首先是影子?在模糊地帶遊走——還不想被風格定位的盧冠宏

2023-02-07 / Kaela

盧冠宏的作品似乎一定得看三次,第一次看作品的整個畫面;第二次看他藏在畫中的彩蛋;第三次看他為作品取的名字。多半到了第三次,就會掉進冠宏觀察世界的神秘視角中。這次採訪,帶大家一起了解他究竟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

盧冠宏在 2019 年個展《在模糊的地方打光》展出作品《首先是影子》,他發現——在燈光照射下,手舉起畫筆下筆之前,影子會比顏料更快抵達畫布中央,不再需要依附任何主體,成為畫面的主角。


▴ 《首先是影子》72 X 60 X 2.3 cm NTD. 31,500 。攝影/Ariel TYL


這種好像是手、可能是影子、也同時是繪畫的模糊狀態讓盧冠宏深深著迷,他藉由繪畫釋放想像與詮釋的空間;這種狀態也延伸到他的生活中,無論是作為盧冠宏,還是藝術家盧冠宏,都還不想要被定型。


「我現在有點像是在中間的狀態。我還蠻享受這種在兩個狀態之間 (的感覺),有時覺得爛爛的,感覺自己很糟糕,但是我可以在裡面找到一些好笑的事情。用一個嘲諷的方式,講一些我生活裡發生的鳥事。」


▴ 冠宏說他喜歡這種介於中間、未決定的狀態。攝影/Ariel TYL


藝術家盧冠宏現階段比起被定型,更喜歡那種未決定的模糊狀態,他在意的不是起點和終點,而是在過程裡期待事情發生的感覺。在我問起將如何定位自身的風格時,他如此回答。


盧冠宏從小在彰化長大,久居了近二十年,我曾以為彰化會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之一,他卻說還好:「倒是小時候住的地方很空曠,就是一些違建、頂加,或是人家亂占用道路的一些盆栽什麼的,我就會覺得這些像是形塑我的,怎麼說,我怎麼去看這個世界,很大一部分是這樣來的。」


▴ 《違法行為》100 X 100 X 4.8 cm NTD. 78,750


彰化雖然未成為盧冠宏的創作主題,但那裡日常的風景已悄悄潛入作品中,像在《違法行為》的背景裡,便能隱約看到鐵皮屋的形狀與色彩。在這樣亂亂的風景裡,一台改裝過的摩托車,一位疑似違法被臨檢的阿伯,盧冠宏為人們在生活中的創造感到有趣。



從亂塗課本開始的創作之路


盧冠宏學畫的萌芽,是從國中的課本塗鴉開始,他不只幫國文課本裡的古人畫上鬍子,還會特別選一本筆記本創作課本裡的人物故事。


那時媽媽便送他到救國團練習素描,「我媽本來只是想讓我學個才藝而已,沒想到變成這樣。」盧冠宏一路誤打誤撞進了美術班,又一路北上,最後竟也順利完成了美術研究所的學業。


如果說塗鴉課本是藝術萌芽的主線,那麼對武器的愛好就是支線插曲。盧冠宏從那時接觸線上遊戲,在打遊戲的過程裡,迷上武器的外型結構,這個興趣一直延續到現在,盧冠宏假日會去軍用品店溜轉、和朋友組隊玩生存遊戲、當然也繼續沈浸在美術製作精良的射擊遊戲中。




所以我們可以在盧冠宏的《清楚的視野》《對焦》兩幅作品中,發現他對生活中的「瞄準」異常敏銳,並且能夠挑選合適作品的槍枝,細膩描繪它們的造型。



學成後,卻不敢再見啟蒙老師


從學習素描開始,盧冠宏説自己就想要當一個畫家,雖然那時候對什麼是畫家仍懵懵懂懂,但有一位陪伴他長大的啟蒙老師,帶著他了解以藝術為職業的人是怎麼生活。「我的啟蒙老師除了教我畫畫的技術,也帶我去寫生、拉我去看他朋友佈展,像是見習一場展覽是怎麼做起來的。」盧冠宏説,很多關於藝術的思考都是從那時候開始累積的。


不過等到他真的從藝術學院畢業時,卻開不了口邀請啟蒙老師來看他的畢展。「我以前是畫水彩,很難解釋,有點類似傳統美術和當代藝術的分別,我覺得我現在發展得和他期待的不一樣,心裡覺得對不起他,沒有變成他想要的樣子。」盧冠宏語帶苦澀的説。


《有廣告的風景》72.5 X 91 X 3.3 cm NTD. 47,250


或許老師期望盧冠宏成為擅於寫生的人,用寫生展現當下的觀察與感受,有一個明確的風格可以依循,但盧冠宏後來找到了自己方法,發展出自己對創作的觀點,「一方面也是覺得外面好熱,比較想看照片畫就好,不想去外面曬太陽。」或許也是那時候開始,盧冠宏開始探索肉眼看不到的風景。



拼貼意義不明的新聞素材,創造自由解讀的空間


盧冠宏的作品乍看寫實,實則使用了許多拼接手法,如《一個壞人的模樣》,便是以台灣十大槍擊要犯被補畫面為靈感,那時警方為了抓補犯人,將犯人的相貌透過媒體大量投放,一瞬間「壞人」有了明確的模樣。而盧冠宏便以「壞人」為主題,透過繪畫,拼出了壞人的五官印象。


▴ 《一個壞人的模樣》 91 X 116.5 X 4.8 cm NTD. 78,750


他的靈感除了來自新聞,也來自意義不明的照片。「那些雜誌、網路新聞,上把圖説文字遮住,就很難知道他們在幹嘛的照片。」就像迷因哏圖,一些圖不對文、隨機的錯位,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盧冠宏著迷於這種多義詮釋的可能性,人們可以自由的把自己的意識帶進圖像裡解釋的狀態,在每位觀者的腦海中,創造了以真實為底本的虛構情節。


以前為了找靈感甚至會去蒐集報紙,做成一本本的剪報。「但最近比較少,因為工作有點累。」盧冠宏補充。


問起盧冠宏最近的創作計畫,即便他嘴上說著下班後進入創作狀態變得困難,卻也和我分享了疫情期間,他繪製一系列以防護人員清消行動為主題的作品,泰半已被收藏,以及他如何和引爆火山工程 (註一) 的創作夥伴在假日去探勘地景,持續他們的計劃。


最後,我請盧冠宏分享他的一天現實跟理想的 24 小時 (見下圖表),即便他還在摸索創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但可以確定的是,創作始終是他的理想,也許會出其不意地,為我們帶來驚喜的新作。





註一:引爆火山工程團隊由一群跨學科的知識工作者組成,以臺灣北部大屯火山群周圍為主要區域。他們用文獻研究與實際探查行動的方式,企圖橋接火山站儀器觀測、生態文史、古文明、飛碟、靈異學說等多領域的知識,並以藝術為手段,做為試驗的核心。


編輯:Cathy


購物車
計算中請稍待.......
Please wait while calcula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