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順便」成為一種專業—專訪高甄斈

2024-01-29 / Dean

雖然高甄斈的藝術創作是因為父母的「順便」栽培而開始的,但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高甄斈在創作上的熱情與積極,使她得以同時跨足修復、研究、教學、創作、策展等等不同領域,並且為自己開創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創作者之路。

這次的採訪約在台中市區的一處迷你倉庫空間。


甄斈告訴我,因為租屋處空間不夠的關係,她寧可選擇在外面另外租倉庫,讓作品有更好的保存。她租了四個大櫃子放她的作品,這裡有濕度控制,明亮、乾淨、安全,不僅交通位置方便,租金也相當合理,是收藏作品的好地方。




▴高甄斈在台中租用的倉庫,堆滿了大大小小的作品。攝影/Dean


處處精打細算、思考縝密,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事實上,外表看起來精明、幹練的高甄斈,一說起話來也是充滿自信,鏗鏘有力,與一般人想像中「藝術家」的刻板印象頗為不同。


「你知道,做這種事情(指接受採訪)要養成自言自語。」高甄斈坐了下來,面帶笑容的說:「要想像那邊有個鏡頭,要記得微笑,不要擺臭臉。」擔任教學工作許久的她,似乎對於相機鏡頭或是採訪、公開演說這類工作駕輕就熟。




「順便」開啟的藝術創作之路



老家在苗栗的高甄斈,或許是自我消遣的關係,時不時就會提到與客家人有關的字句。家裏有三個小孩,排行老二的她,上面有一個哥哥,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學齡前打發時間的方法,就是跟著圖畫練習本的步驟一起畫畫。


「較正式開始畫圖是『順便』和哥哥一起去上課。比賽的時候,因為我跟我哥哥差一個年級,所以我們蠻常一起去比賽,還可以順便拿名次、獎品或獎金。然後發現,去比賽蠻好玩的,可以認識新環境或新朋友。」


事實上,不管是學畫畫還是學音樂,最早都是「順便」跟哥哥一起去上課。高甄斈說小時候的自己就像哥哥的跟屁蟲,在爸媽願意花錢讓他們學習音樂、兒童畫的狀況下,她幾乎是來者不拒,能學什麼就學什麼。


想起第一次學習兒童美術的時候,她記憶猶新:「我記得很深刻,我第一次拿水彩筆時,我居然大哭耶!當時覺得還蠻丟臉的,因為就覺得很驚恐,不知道怎麼調顏色。......當時就想,為什麼大家都會?我是傻子嗎?我在這個教室裡面幹什麼?」高甄斈笑著說。



▴訪談一開始高甄斈就很有架式了。攝影/Dean


不過,隨著老師慢慢地開導,透過活潑的教學,也讓高甄斈越學越有興趣。從一開始接觸的水彩,到後來也學了書法和水墨,接著她陸續念了新竹女中、臺中教育大學、臺師大...每次都選擇在不同的地區就讀。「我在高中的時候就覺得我的個性一定會念研究所,那我幹嘛要念同一個學校,對不對?幹嘛都在同一個城市這麼無趣?不如換一個地方,先來個台中, 天氣也好......我們班那時候沒有人要去填台中的學校,我就填了。我也蠻隨便的,然後我就來了。」高甄斈嘴上說是隨便填填,但感覺得出來她其實對於環境和學習更有企圖心。



用比賽培養出來的自信



雖然只是用課餘的時間「順便」去比賽,高甄斈卻是扎扎實實地拿了不少獎項。


「家人給了我機會,老師給了我希望。」高甄斈如此說。透過在國小教書的母親介紹,她也跟隨過不少名家學習,甚至讓老師愛才到不願收學費的地步。天分不錯、學習認真再加上名家的教導,讓她很快地在同儕之間嶄露頭角。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當時年幼的她便已十分積極地讓自己能得到更佳的得獎機會。


「我小時候經常拿冠軍。比如說以前都有租稅比賽對不對?我會去翻前兩年的比賽作品,然後我從那邊發想去改會得獎。從以前的作品來看,大概就知道他們要什麼品味的了。 」高甄斈的語氣聽起來有點自豪,但又不因此而自滿。到了十九歲的時候,她以當屆最年輕的得獎者之姿,入選文建會的作品典藏,這種超乎同年齡的得獎表現,讓同儕甚至老師都有點吃味。




▴2017年高甄斈個展開幕,左二、左三分別為師大白適銘教授、莊連東教授,左五為高甄斈。照片提供/高甄斈



這些獎項一方面給了她繼續創作的自信,而在現實層面上也給予了她一定的生活資助。從大二開始學費、生活費都是她自己處理,這在沒有貸款的情況下十分不容易。


可以感覺得出來,高甄斈是一個非常積極為自己創造機會的藝術家。對她來說,與其自怨自艾地抱怨時不我予,倒不如主動出擊還更有可能。參加比賽、得獎是一回事,維持自己的創作品質又是另外一回事。到了碩士班之後,為了要能讓自己的作品更有風格、更有創造性,她寧願暫時減少參加比賽的機會。


「我在碩班的時候不怎麼參加比賽,因為我發現那個時候的作品,比賽也不會進。」參加過許多次比賽的高甄斈,對於怎麼樣的作品才能得獎也有深刻的理解:「比賽如果想要得獎的話,它就會有一些需求,但是那些需求都做到之後,你的風格就不見了。我這樣講好了,如果一場比賽中有五個評審,你想要讓五個評審都投你,那是不是你的風格剛好要滿足五個人的胃口?那為了要得獎,作品的風格就會必須保持在一個中間值。因為當你的作品存在自己的個性、風格也更強烈的時候,很喜歡跟很討厭這件作品的人就出來了......所以它就不會拿到全票,也很難進比賽。」


除此之外,隨著年紀的增長、眼界的開闊,她也慢慢發現得獎這件事情其實不完全只在於作品的優劣或者評審的喜好,有時候得獎與否多少也會被藝術圈的人情關係所左右。


「可能我平常跟人相處的表情管理不是很好。」高甄斈苦笑。




一張作品就算再差,也有一個你沒有的優點



她剛開始教美術班的時候,因為學生畫水墨時還不會掌握紙張的水分,不小心扯破了,大哭了起來。「還好當時師大全部有關修復的課程都有認真修習,修補啊、托裱啊多少都會一些,那天我就開著光桌幫學生把作品的屍體縫補起來。」高甄斈略顯無奈地說:「他畫圖這麼慢,只好幫他修了啊,不然期末沒作品展示。」


當時的老師王友俊教授曾在課堂上說:「一張作品就算再怎麼差,只要你好好看,它一定有一個你沒有的優點。」就是這句話讓她轉念,開始試圖在每個課堂上、每個老師裡面得到一些成長。一邊教,一邊學,對高甄斈來說,只要能在教學裡面發現一些方法,或是從別人身上找到一些有趣的東西,那也就足夠了。



▴2012年課堂上與同學至北濱寫生,後排右二為師大王友俊教授,前排右二為高甄斈。照片提供/高甄斈


「很多理論其實都是從生活裡轉化而來的,所以它應該也要能反推回去才對。」高甄斈認為做為一個教學者,應該要能夠透過共通的經驗,讓教學活化,也讓學生可以更容易的理解。「不管你進展到什麼狀況,永遠都必須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學生,這樣才可以不斷地進步跟成長......作為一個創作者,其實不要一開始就say no,應該要先說我試試看。我覺得這是會開啟很多條不同可能性的一種方法。」


大概也是秉持著這樣的想法,求學的路上,她一路從大學、碩士、再到博士,即便是現在,高甄斈也沒有放棄學習的機會,將各種經驗都視為成長的養分,她覺得必須要讓自己不斷的進步,變得更強,才能逐漸掌握話語權。幾乎可以算是全才的她,繪畫、評論、研究、教學、策展......甚至連修復都能上手。




不設限的創作可能



這種求知若渴而又來者不拒的學習態度,無意間給了高甄斈許多藝術圈的發展機會。雖然主修是繪畫,但她幾乎所有工作都願意去嘗試,而這些經驗有時又會回過頭來變成創作的養分。

對於自己在創作上的發展,高甄斈很有自信:「大部分的藝術家,通常會專注某一個系列,比如說他專注某一個風景、專注某一個人物,他就這個系列、這個風格一直走這樣子。可是像我這樣,可能同時有五條、六條、七條八條線在走......我會很清楚的知道說我這條線我可能有什麼東西可以繼續延伸,或是我當初想要做卻沒有做的。」



▴高甄斈與藏家於2022年5月於WHATZ Art 藝術博覽會合照。照片提供/高甄斈


正是由於從事過的工作夠多、經驗夠廣,像這樣能夠觸類旁通、相互啟發的創作形式,可以說是高甄斈的創作過程裡面最難能可貴的部分。例如當她談到修復與創作的關係時,她就這麼說:「我覺得創作與修復有一個共通的地方,就是創作跟修復他都會先從材料學開始。但是材料學並不是我們在學院裡面所有老師都會教,所以我就會把材料學和一些修復的概念延伸在創作上。」這點在高甄斈的作品中倒是可以得到印證,她的作品裡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異質媒材的疊加,這也是不斷實驗與嘗試的結果。


熱愛自然的高甄斈,在水墨的題材上也有相當的創新。過去水墨畫常見的鳥類,大多是喜鵲、翠鳥、八哥、鴛鴦等等,但高甄斈卻特別鍾愛每年都會在金門出現的候鳥「栗喉蜂虎」。在金門駐村時期,原本想畫孔雀的她,發現栗喉蜂虎更有特色。



「我這個人只挑好看的畫,長太醜的(動物)本人不喜歡。」聽到高甄斈講得這麼直白,我不禁有點想笑。接著她又補充說:「我就覺得牠(指栗喉蜂虎)很美,身上那種藍色、綠色的,尤其像金門有時候下過一陣雨之後,那種帶一點水氣的感覺非常漂亮。」除了栗喉蜂虎之外,高甄斈也樂於探索金門觀光客不曾注意的景致,不管是罕有人跡的海岸、神秘的坑道或是可愛的風獅爺,金門獨特的人文和歷史景觀,讓她感到十分有趣。




▴一到了金門,高甄斈就愛上了栗喉蜂虎。


高甄斈,《金山.銀山-栗喉蜂虎 5》,2018,水墨、礦物顏料、紙,27 x 35 x 1.8  cm。 圖片來源/藝術家提供。




孤獨而不孤僻



話說回來,我才想到她的作品好像幾乎都是以自然風景、動物為主題。


高甄斈說,當時也有師長問過她,為什麼從來沒看過她畫人?「自然包容了人,也可能帶給人更多生命的力量。」高甄斈笑著說:「作創作要懂得享受孤獨,本人還蠻享受的,但也不能變成搞孤僻......一邊要維持自己創作的本心和狀態,同時也要試著跟不同頻道的人、甚至是藝術圈以外的人溝通。」




▴2021年高甄斈於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藝術PAPAGO工作坊進行教學示範。照片提供/高甄斈



▴2023年訪談前輩歌仔戲藝術家洪明雪時,正在與導演討論拍攝事宜的高甄斈。照片提供/高甄斈



我想這就是高甄斈最與眾不同之處吧!醉心創作的同時,又不至於變成閉門造車。積極為自己創造曝光機會的她,經常能在大大小小的藝博會或是展覽看到她的身影,另一方面她也花了許多時間在不同領域從事研究、訪談或是教學,為藝術教育奉獻不少心力。當然,不管做什麼工作,難免也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


「人家說藝術也是一種修行,你不能改變別人,只能試著改變自己吧!」對於這些挫折,高甄斈倒是十分正面地看待。















購物車
計算中請稍待.......
Please wait while calculating ......